“鞍鋼的中厚板不銹鋼產品質量非常穩定,而且板幅比較寬使用時相對減少焊縫,產品可塑性好比較好加工,產品使用沒有發生任何問題效果比較好;鞍鋼的服務同其他鋼廠比較也是相當好的,交貨及時、整體服務效果比較好;今后我們打算在九鎳鋼、雙相鋼等方面加大與鞍鋼的合作力度,希望鞍鋼今后給予我們更大的支持?!?/span>
這是今年8月23日,常州曠達威德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志平,在參加中國化工裝備協會第六屆五次常務理事會暨鞍鋼新材料新技術交流會時說的一番話。
短短不到兩年時間,鞍鋼不銹鋼產品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截至目前,與鞍鋼合作的客戶已達10余家,且均為國內知名企業,承接各類不銹鋼合同5000余噸,目前已供貨品種主要有奧氏體不銹鋼系列(304、316等),雙相不銹鋼系列(S32101及S32205等),鐵素體不銹鋼系列(430、405等)及馬氏體不銹鋼40Cr13等10余個牌號。鞍鋼不銹鋼已經成為用戶青睞的“后起之秀”。
定位高端 填補空白
2014年,鞍鋼開始進軍不銹鋼領域。經過前期的市場調研及對自身研發能力的評估,最終鞍鋼制定從高端產品入手的戰略方針,以開發國內不銹鋼領域最高級別的寬規格核級雙相不銹鋼板S32101為抓手,打通中厚板不銹鋼市場。
此后,鞍鋼相關領導多次帶隊走訪用戶,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并于2016年購置安裝了全系列配套不銹鋼專業生產線,確保從鋼坯、軋制、酸洗等全流程受控。產銷研團隊密切配合及時調整研發方向,經過10多次實驗試制,5次工業化試制,最終成功生產出首張寬度為3.75米,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的超寬幅核級雙相不銹鋼板S32101。并得到用戶的認可。
2016年12月,鞍鋼成功中標海陽4號和陸豐2號核電項目用雙相不銹鋼板S32101,共計330余噸。此次中標標志著鞍鋼在核電領域實現了碳鋼與不銹鋼的全面開花結果,更令人倍感自豪的是,雙相不銹鋼板最大寬度為3.2米,打破了3.1米寬的國內極限,填補國內空白,完全具備替代進口的能力。
鞍鋼超寬幅雙相不銹鋼的成功研制,結束了我國核電用寬規格雙相不銹鋼板依賴進口的局面,填補了我國特種鋼材的短板,達到世界領先,是我國核電關鍵設備與材料國產化、自主化的重大突破。此外,核電用雙相不銹鋼的成功研制不僅可提升我國在特種鋼生產制造方面的國際競爭力,更將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向高端邁進。
鞍鋼是目前國內唯一可生產最大寬度達4000mm的不銹鋼生產企業(從原料-酸洗全流程自有一體化),填補國內空白。
破繭而出 羽化成蝶